法律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律师咨询

个人私下交易受不受消保法保护吗(个人私下交易用交税吗)

三六九律师网 2025-03-07



  社交平台朋友圈卖东西、社交平台点赞赢商家优惠券等,已成为不少商家的销售方式和促销方法。朋友圈微商大多建立在朋友间信任的基础上,但假货、冒牌货、虚假宣传,有时也让“朋友”寒心,通过社交平台朋友圈购物而产生的消费纠纷也在逐年增多。

  个人私下交易受不受消保法保护

个人私下交易受不受消保法保护吗(个人私下交易用交税吗)

  对微商制假、售假行为,如果社交平台朋友圈内的销售主体是属于企业,进行过工商登记,具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那么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依法应向消费者进行赔偿。一般赔偿的金额为产品价款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而经营者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法赔偿损失,并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但是,目前大多数微商的销售主体为个人,其并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但如果微商在销售过程中,有违法或侵权行为,则可按照相关民事法律处理,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要求对方承担违约或侵权责任。另外,如果涉及刑事犯罪的,则可能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等方面的相关罪名。

  目前社交平台骗局主要有三种

  第一,号称海外代购,其实消费者是用高价买到假货;

  第二,消费者发现是假货,但是卖家拒绝退款;

  第三,消费者支付了货款之后,社交平台店家不发货等。

  “此类案件的受害者多为喜欢网购的年轻人,骗子利用社交平台发布商品信息,以优质低价为愰子吸引顾客,等买主一付款成功就迅速将对方拉黑。”民警提醒市民,社交平台购物逐渐成为近年来的时尚,但是该平台也出现不少购物骗局。因此,在社交平台朋友圈购物需多加考虑,应尽量选择正规交易平台,切勿盲目通过微博、社交平台等平台私下交易直接转账,以免被骗。

  警惕泄露个人信息

  民警表示,社交平台朋友圈购物营销是一种创新,但也存在着一定风险,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被受理。“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的是,第一,如果要在朋友圈购物,一定要核对清楚其销售信息,不要轻信图片,最好能看到实物;第二,对于陌生卖家,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被价格忽悠。如果市民发现手机不幸遗失,尤其需要注意社交平台支付安全。”

  除了朋友圈消费上的骗局,民警表示,还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一些‘测测你的运气’等软件,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这些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记录和收集起来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民警表示,此外,有些商家收获“赞”,其实是为了获得个人信息,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消费者在进行投诉时,一定要有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如果在网上或者社交平台朋友圈购物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又很难联系到卖家,此时是很难维权的。因此,尽量不要用社交平台朋友圈购物。

  在朋友圈销售商品,一定要符合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法。如果未持有营业执照等证件且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属于非法经营行为。建议,消费者如果在朋友圈购买了贵重商品,一定要注意保留社交平台聊天记录以及相关凭证,以防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用来维权。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三六九律师网www.szgzfz.cn相关律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法律知识分享平台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