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法律知识

购物时对物的数量进行欺骗行为人应该构成盗窃罪(购物物品查价格)

三六九律师网 2025-04-14



  购物时对物的数量进行欺骗行为人应该构成盗窃罪

  朱x来到一家手机店购买手机,在比较多款手机后确定购买三星galaxy s4,朱-云趁营业员开票之际打开galaxy s4的包装,并将桌上另一部诺*亚920放入三星的包装隔层中,之后拿着小票付了三星的钱,之后取得两部手机并离开手机店,55月 29日被捕归案。对于朱-云取得诺*亚920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还是诈骗罪?

购物时对物的数量进行欺骗行为人应该构成盗窃罪(购物物品查价格)

  行为人是否应该构成盗窃罪

  有观点认为应认定为诈骗罪。理由是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朱X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并且将隐瞒其两部手机的真相,骗过营业员取得手机,因此应认定为诈骗罪。

  本文认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理由是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至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本案中朱x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虽然是在公众场合,但是其手段是陈营业员不注意将手机放入另一部手机的包装盒内,手段应认定为秘密窃取之手段,因此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即欺诈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行为结构或行为方式: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欺诈行为→致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财产权受到侵害。“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中“处分财产”的含义是指被骗人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占有”即进行事实上的支配或控制。这里的“处分”至少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处分人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地位、具有处分能力的人;另一方面,被骗人是否具有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支配或控制的意思。在本案中,营业员只有将三星galaxy s4手机交由朱x支配或控制的意思(处分意思),而没有将诺*亚920手机交由朱-云支配或控制的意思。也就是说,营业员没有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该部诺*亚920手机。所以,朱-云的行为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

  实践中,有些犯罪分子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往往盗窃与诈骗并用,我们不能因为行为人有诈骗行为就认定其构成诈骗罪。本案中,朱x趁营业员开票之际打开galaxy s4的包装,并将桌上另一部诺*亚920放入三星的包装隔层中的行为其实就是秘密窃取的行为,该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定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什么是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久远。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综合上述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案例我们可以 清楚知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是盗窃罪。而且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定盗窃罪而非诈骗罪。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请咨询法律咨询网www.szgzfz.cn的专业律师,他们会为你解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法律知识分享平台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